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为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减轻残疾人康复救助、家庭照护费用负担,有效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青海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实干为先,以学促干,着力推进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共为3.55万人(次)实施精准康复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到93%;为1.73万人(次)适配辅助器具,辅具适配率达到94%,均超过国家任务要求,提前4个月完成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年度工作任务。

独走、跑跳、下蹲起立、持筷子进食、自行穿脱衣服……看着伟伟(化名)一项项做完这些简单的动作,一家人忍不住泪如雨下。


【资料图】

伟伟今年11岁,3年前,因突发重疾导致运动障碍,让他不能再如以往般行走、跑跳,只能坐着轮椅由家人推着走。本应在学校嬉戏打闹的伟伟,因为突如其来的疾病,只能暂休学业,并由此产生了自卑和孤独的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伟伟的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帮助伟伟康复的过程中,残联组织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伟伟的爸爸说,当时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在收治伟伟后,针对伟伟的情况,将他转入康复科进行恢复治疗,对其进行心理援助、伤残康复与学业学习。

作为我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根据残疾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建立有需必应的服务机制,打造“因地制宜”的服务阵地,实施“量体裁衣”的专业服务,最终引导残疾群体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经过两年半的康复治疗后,现在的伟伟已与同龄儿童无异,行走跑跳自如,身体恢复了健康,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救助残疾儿童,不仅是提供一两场手术和治疗,更要注重后续康复的救助和保障。省残联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各县2022年康复对象进行抽查,通过对访视对象开展康复档案核查、康复效果评估,对下一步康复计划给予指导,组织省级康复机构专家赴海东市、西宁市对24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建设情况开展督导检查调研。

经调研,针对了解到的部分基层残联和康复经办人员对政策掌握不够明确,定点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不够、康复技能欠缺等情况,省残联对全省各级残联和康复经办人员及时开展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同时,向全社会公开《青海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办机构信息表》和《青海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信息表(2023年版)》,方便残疾儿童家庭接受救助并对残联工作进行监督。残疾儿童家长可拨打经办机构和服务机构咨询电话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相关信息,就近就便申请康复救助。

“青海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在国家规定0至6岁的基础上,扩面至0至17岁。”省残联康复部党支部书记朱生金表示,为进一步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目标,省残联面向全年龄段残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康复救助服务,不断增强残疾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

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秀麻村的夸本(化名),由于先天性小腿发育不良,年幼的他只能一直在地上爬着走,全家都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就在彷徨无助时,同德县残联工作人员带来了好消息,可以免费帮助装配双小腿假肢。“4年了,孩子终于站起来了!”那一天,对夸本的父母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出院后,夸本终于可以去幼儿园了。如今,夸本已经7岁,穿着新假肢的他不仅能走路,还可以踢足球。

目前,省残联为2567名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着力改善残疾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此外,会同省教育厅在西宁市城中区仓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青海省康教融合试点,为残疾儿童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已有115人享受了这一康教结合的新成果。争取彭年基金会捐助,配合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扶起你的人生路 助残光明行”活动,着力打造玉树州白内障无盲区,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得到救治。

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提高残疾人群体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民生课题。省残联坚持眼睛向下,紧紧围绕残疾人群体和基层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固化调研成果,持续推出更有针对性、开创性的服务举措,确保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落到实处,让残疾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