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城区,杨浦这样建设……

近日,伴着江面上的汽笛,杨浦大桥下传来时而高亢、时而细腻的鼓声,控江二村小学分校学生赵若芸是第一次接触鼓圈,她很快爱上了这种节奏感:“喜欢敲鼓,这个节奏让我感觉太开心了!”“鼓音‘悦’大桥·童‘响’友好城”大桥公园亲子鼓圈活动,是杨浦区妇儿工委办今年在大桥公园嵌入的首个儿童友好服务项目。

“六一”国际儿童节虽说是孩子们的节日,然而尽享童年的美好与快乐却并非只是青少年儿童的“专利”。比如,长白228街坊的“焕新”归来,就让很多成年人的童年“重新上映”。“修旧如旧”,让“新”更新,跟随居民的需求,城市有机更新、服务供给的步伐踩在一个个人性化细节的“鼓点”上。

绘本里的赶集场景,在图书馆上演了“现实版”,她与妈妈共同创作京剧脸谱,感受淳朴的人间烟火气;举起塑料长枪,瞄准几米开外的电子靶心,73岁的他和“老伙伴”们在军休“游乐园”秒回童年;小小年纪,却已是比赛经验丰富的“老选手”,小众运动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让孩子与家长共享“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极限体验……


(资料图片)

孩子的天真烂漫无比珍贵,童心未泯也是成年人的可贵品质,本期带领读者走进“大小朋友齐欢乐”的儿童友好城区。

//

“赶集之喜”——读过的故事、儿时的记忆,马上变得“立体”起来

图书馆里的人间烟火气

今年6岁的刘昱辰平时喜欢写字、画画,5月28日上午,她跟着妈妈到杨浦区图书馆少儿分馆“赶集”时,对创作京剧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非遗京剧脸谱摊位,母女俩精诚合作一起上色,一完成刘昱辰就把脸谱戴在头上,玩得不亦乐乎,“我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红色的脸谱很漂亮!”刘昱辰说。

到图书馆“赶集”的新鲜事,其实是六一亲子嘉年华的一部分,而这场嘉年华是杨浦区图书馆儿童月活动的“开场秀”。

“阳阳跟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乡下,给奶奶过七十大寿。明天他要早起,跟姑姑一起到集市上去买东西……”语调活泼,声情并茂。嘉年华一开始,老师就带着小读者们共同阅读了绘本《荷花镇的早市》。故事中,阳阳第一次赶集,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间,他与小镇有了一次灵魂上的碰触与交融。

瞪大眼睛,一边听一边看,淳朴的人间烟火气,不仅感染了孩子,也唤醒了家长儿时的记忆。不少人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下照片,将这一刻定格。

“绘本可读性很高,几乎适合所有年龄段人群阅读。一起读绘本,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方式。”杨浦区图书馆少儿分馆馆长夏洁表示。

读完绘本后,《荷花镇的早市》就地上演了“现实版”。记者看到,在少儿馆2至3楼,共设置了彩绘环保袋、非遗京剧脸谱、彩泥寿桃、建筑可阅读、古法拓印等5个摊位,取自“荷花镇集市”的京剧表演、买寿桃、水乡风光等元素。家长与孩子坐在桌边,共同制作手工,刚才读过的故事马上变得“立体”起来。

当天,家长张晓丽带着儿子来参加,她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附近,因此持续关注少儿馆的活动,是这类亲子活动的常客。“双休日在家,其实我们很难全心全意地陪孩子做点什么。但在图书馆不一样,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地与孩子共享一段亲子时光。图书馆的活动也很适合幼儿园孩子,可以玩,也可以学到东西,我觉得很有意义。”

据悉,杨浦区图书馆儿童月期间,历史剧本秀、益智儿童剧、科普大挑战等活动将陆续开展。

“游乐园”中的“老当益壮”

举起塑料长枪,瞄准几米开外的电子靶心,只为赢得一声“十环!”日前,江湾军休中心门前的空地上,俨然成了一片“游乐园”,今年73岁的郑元坤“玩”得流连忘返,打靶项目他一连体验几遍,意犹未尽。时光荏苒,宝刀未老。“我印象很深刻,以前我们部队每年都有打靶训练,这是第一科目的考查任务。”郑元坤感慨道,“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再次上场,我的准头居然还不错,很惊喜!”

在这场军休嘉年华上流连忘返的,绝不止郑元坤一人。今年79岁的胡老伯就拿着一根宝剑形状的气球,和朋友玩起了击剑游戏,没有胜负,只有欢笑,如孩子一般。“挺开心的,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就像回到童年时代一样。”

考验手眼协调性的“眼疾手快”,挑战准确度的“愤怒的小鸟”,以力量取胜的大力锤……十余个帐篷一字排开,布设了不同的娱乐设备,时刻上演“精彩对决”——将大力锤高高举起,重重落下,“咣”的一声,显示器上的分值一路狂飙,围观者掌声连连……玩玩闹闹、结交好友,大家共同“秒回童年”。

本次嘉年华提供集章卡,参与者都可前往各个摊位,体验项目并盖章,最后根据集章成果赢取奖品。陈老伯把大部分项目都玩了个遍,收获颇丰。“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又能锻炼身体又有趣味,希望以后继续开展。”他说。

江湾军休中心主任沈凌云告诉记者:“这些老同志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很多人十几岁就当兵了,从来没有经历过嘉年华、游乐场这些娱乐,所以我们想借此机会,让他们感受一下童年的乐趣。平时,我们也会开展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尽可能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弄潮之乐”——勇于尝试,给自己和孩子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机会

摔跤是家常便饭,

要不要继续,孩子自己选

汤哲钧今年6岁,2岁半就开始接触平衡车运动,因为参赛,3年来汤哲钧到过很多地方:南京、昆山、厦门、武汉、长沙、天津、佛山……小小年纪,却已是比赛经验丰富的“老选手”。

5月27日,汤哲钧来到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极限运动嘉年华现场,与250多名极限运动爱好者共享极限运动盛宴。

平衡车可谓是萌娃界人气火爆的“社交工具”。这种没有踏板和链条的二轮车,需要用脚持续蹬地产生前进的动力,非常适合2-6岁的孩子学习。新江湾城滑板公园内,随着一声令下,萌娃们个个铆足了劲,骑着平衡车向前冲刺,即使在比赛过程中摔倒,也会爬起来继续比赛。

汤哲钧告诉记者,为了锻炼体能,自己每天都练习两三个小时。“我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单脚站,还有倒立。”汤哲钧的妈妈则表示,自从接触这项运动后,孩子胆子变大了,更加专注和自信了。

精心设计的弯道,此起彼伏的“炮台”,不同难度等级的碗池,另一边是滑板少年的天下。

光看罗司仑的表现,很难相信这个7岁的孩子学习滑板只有一年多。罗司仑接触这项运动是受到了妈妈的鼓励。“不断尝试新动作,成功了就很开心。但摔跤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一次,我把眼眶摔骨折了。妈妈没有阻止我继续玩,而是让我自己做选择。妈妈说如果想放弃也可以,但我最终选择继续下去。”罗司仑说。

西藏女孩巴钉雍希岚珍在碗池边纵身一跃,引来阵阵喝彩。巴钉雍希岚珍喜欢尝试各种运动,跳绳、游泳、马术都有涉猎,谈及对于滑板的感受,小姑娘的眼睛泛着光:“太酷了,我喜欢滑板带给我飞翔的感觉。”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跟罗司仑的妈妈一样,鼓励让自己的孩子多尝试,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培养。

相比滑板,陆冲更简单一些。7岁的高景心和爸爸高正超是在妈妈的带动下一起学习的陆冲。“从高处往下冲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在划船。”高景心这样向记者描述冲坡时的感受。

在女儿的带动下,高正超也成了陆冲爱好者,每周坚持刷街10-15公里。“它十分低成本,只需要一块板,但可以锻炼到肩颈、腰腹和脚,属于全身性运动。坚持锻炼,让我整个一周的工作状态都很好。”

当下,极限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悄然兴起,无论是平衡车、滑板,还是跑酷,家长们都乐于陪伴,给孩子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机会。记者了解到,滑板、攀岩和冲浪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新增项目,加上之前已经入奥的小轮车,可以预见,这些项目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小众的极限运动与大众的距离将越来越近。

爸爸对于运动健身的热情,

让孩子耳濡目染

“加油!爸爸加油!”5月20日,刘启恒小朋友和妈妈来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为参加2023赛季全国全民体能大赛的爸爸加油鼓劲。爸爸对于运动健身的热情,也感染了孩子,“爸爸经常跑步,我喜欢打篮球,还每天在小区里骑单车。”刘启恒告诉记者。

5月20日-21日,2023赛季全国全民体能大赛首场赛事落地杨浦。站在国内顶级体能赛事的舞台上,在铺天盖地的掌声与欢呼声中,体能强者的对决酣畅淋漓。男女选手需完成爬绳、推坦克车、风阻单车、脚触带、杠铃硬拉、跳箱等近十个综合体能项目。

“今年对竞赛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兼顾竞技性与观赏性。其中,综合体能环节内容逐渐多元化,技能闯关环节更具挑战性。”全国全民体能大赛赛事总监孙洪涛介绍,本年度赛事也采用了全新的定制化竞赛器材。其中,技能闯关中的悬吊摆荡环节,全面考察和锻炼参赛者的速度、协调性与爆发力。不断满足赛事的竞技性要求,这不仅让参赛者在比拼中获得极致的竞技体验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赛事的观赏性。

精彩赛事落地杨浦的同时,也会推动体能健身、健康生活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近年来,软式曲棍球这项新兴体育项目因其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学、安全性高的特点,逐渐受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

场上,孩子们或凌空抽射,或精妙配合,或精准拦截,场边,家长和观众不断加油呐喊,不少还是“全家总动员”。5月27日、28日,第二届中国中学生软式曲棍球锦标赛暨2023年全国青少年U系列软式曲棍球锦标赛上海赛区比赛,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58支代表队近930名运动员参与角逐。

“相较于2021年,本届比赛报名人数增长近30%。”上海理工大学该项目负责人袁勇介绍。

作为国内第一批将软式曲棍球引进大学体育课堂的高校,上海理工大学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创新性地推出“竞赛课程”,推进“学、训、赛”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上理工不仅聚焦本校的人才培养,而且致力于项目在中小学的推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编辑:张辰霏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推荐内容